电焊作业涉及高温、火花、紫外线和有害气体,因此防护服必须符合安全标准,确保焊工免受伤害。电焊工防护服很多人并不了解,小编总结了相关的电焊工防护服规范要和注意事项。
电焊工防护服的规范与要求,在GB9448-88《焊接与切开安全》中有如下的要求:
1,电焊工防护服应根据焊接与作业的特点选用。
2, 棉帆布作业服广泛用于一般焊接、切开作业,电焊工防护服色彩为白色。推荐选用面上有一种阻燃布的白色作业服。
3,气体维护焊在紫外线效果下,在产生臭氧等气体时,应选用粗毛呢或皮革等面料制成的电焊工防护服,以防焊工在操作中被烫坏或体温增高。
4,从事全位置焊接的焊工应制造皮鞋。
5, 在仰焊、切开时,为避免火星、溶渣从高处溅落到头部和肩上,焊工应在颈部围毛巾、穿戴用防燃资料制成的护肩、长袖套、围裙和鞋盖等。
6,焊工穿用的电焊工防护服不该湿润、作业服的口袋应有袋盖,上身应遮住腰部,裤长应罩住鞋面。作业服上不该有破损、孔洞和缝隙,不允许沾有油脂。
7,焊接与切开作业的电焊工防护服,不能用一般合成纤维物做成。
规范中提及的型白色棉帆布,由于色彩单一,面料太厚,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现代工业中,越来越多的企业愈加注重与职工人身安全防护,因此可采用高于规范的阻燃面料来制造电焊工防护服,阻燃面料在防护级别上高于棉帆布,也有多种色彩可选择,做成的电焊工防护服也比棉帆布更轻薄。焊工安全无小事,合规防护是关键!
前一篇:如何判断电焊工作服的防火阻燃性能
面料固色处理工艺对环境有影响,且影响程度与工艺类型、染料选择、废水处理措施直接相关,规范工艺可大幅降低污染,而粗放工艺则会造成显著环境负担。1. 固色工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同固色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同,核心集中在 “废水污染” 和 “化学物质排放” 两大方面:传统化学固色剂的污染风险:早期或低成本固色工艺多
10-31
判断面料固色处理工艺是否到位,核心是通过 “直观观察、简单测试、凭证核查” 三个维度验证,无需专业设备也能快速识别,避免后期出现褪色问题。1. 直观观察:从面料外观细节初步判断优质固色工艺处理的面料,在外观上会有明显特征,可通过以下 2 点快速识别:看面料表面是否有 “浮色感”:固色不到位的面料,表面会有肉眼
10-30
颜色鲜艳的工作服面料是否褪色快,核心取决于染色工艺、染料质量和面料材质,并非鲜艳颜色本身必然易褪色,优质工艺处理的鲜艳面料也能保持良好的色牢度。1. 影响鲜艳面料褪色的关键因素颜色鲜艳的面料若出现褪色,通常与以下 3 个环节直接相关,而非 “鲜艳” 这一属性导致:染料质量与类型:低价鲜艳面料多使用 “偶氮染料
10-29
面料颜色会影响工作服的价格,具体影响因素如下:特殊颜色定制:如果企业需要定制特殊的颜色,如企业专属的 Pantone 色号,由于需要专门调配染料,或者使用特殊的染色工艺,会增加生产成本,从而导致工作服价格上升。颜色数量:工作服上的颜色数量越多,制作工艺就越复杂。例如,单色的工作服印刷或染色相对简单,价格较低;
10-28
选择工作服面料颜色,核心是兼顾 “场景适配、功能需求、品牌形象” 三大维度,不同颜色在视觉效果、实用属性上差异显著,需结合岗位场景和单位需求精准匹配。1. 按 “工作场景功能” 选颜色:优先保障实用性与安全性颜色的视觉辨识度、耐脏性、吸热性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安全,这是面料颜色选择的首要原则。高油污 / 高粉尘
10-27
选择定制工作服面料的核心原则是 “场景适配 + 穿着体验 + 实用需求”,即先明确工作服的使用环境(如车间、户外、办公室),再结合舒适度、耐用性等因素匹配面料,避免盲目追求材质等级。1. 按 “工作场景” 选面料:优先满足功能性需求不同场景对工作服的防护、耐磨、透气等性能要求差异极大,这是选择面料的首要依据。车
10-26
备案号:皖ICP备17008173号-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