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静电工作服清洗要点及周期
一、清洗方法
1. 洗涤剂选择
- 必须使用中性洗涤剂(pH值6-8),禁用漂白剂、柔顺剂(含化学物质会破坏导电纤维)。
- 推荐专用防静电洗涤剂,若无可用清水轻柔洗涤。
2. 清洗方式
- 手洗优先:轻柔搓洗,避免用力拉扯面料。
- 机洗可选轻柔模式:单独洗涤(勿与其他衣物混洗,尤其是棉质、毛绒织物),水温≤40℃,禁止甩干。
3. 晾干与存放
- 自然晾干:避免阳光直射(防止面料老化),悬挂于通风处。
- 禁止高温烘干:高温会损伤导电纤维,影响防静电性能。
二、清洗周期
- 高频场景(每日穿戴):建议每周清洗1次(如电子车间、化工环境)。
- 低频场景(偶尔穿戴):根据脏污程度调整,表面可见灰尘、油污时及时清洗。
- 特殊环境(粉尘多、油污重):每次使用后或发现污渍立即清洗,避免污渍渗透影响面料性能。
三、注意事项
- 清洗前检查:查看是否有破损、开线或导电纤维断裂,破损衣物需先修补或直接更换,避免清洗加剧损坏。
- 性能维护:过度清洗会加速导电纤维磨损,累计清洗次数建议不超过50次,之后需检测防静电性能(如表面电阻值),若不达标需更换。
提示:防静电工作服属于安全防护装备,清洗后若出现静电放电频繁(如触摸金属有刺痛感),需立即停用并更换,确保作业安全。
前一篇:如何判断电焊工作服是否需要清洗
后一篇:汽修工作服的款式有哪些特点
面料固色处理工艺对环境有影响,且影响程度与工艺类型、染料选择、废水处理措施直接相关,规范工艺可大幅降低污染,而粗放工艺则会造成显著环境负担。1. 固色工艺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不同固色方式产生的环境问题不同,核心集中在 “废水污染” 和 “化学物质排放” 两大方面:传统化学固色剂的污染风险:早期或低成本固色工艺多
10-31
判断面料固色处理工艺是否到位,核心是通过 “直观观察、简单测试、凭证核查” 三个维度验证,无需专业设备也能快速识别,避免后期出现褪色问题。1. 直观观察:从面料外观细节初步判断优质固色工艺处理的面料,在外观上会有明显特征,可通过以下 2 点快速识别:看面料表面是否有 “浮色感”:固色不到位的面料,表面会有肉眼
10-30
颜色鲜艳的工作服面料是否褪色快,核心取决于染色工艺、染料质量和面料材质,并非鲜艳颜色本身必然易褪色,优质工艺处理的鲜艳面料也能保持良好的色牢度。1. 影响鲜艳面料褪色的关键因素颜色鲜艳的面料若出现褪色,通常与以下 3 个环节直接相关,而非 “鲜艳” 这一属性导致:染料质量与类型:低价鲜艳面料多使用 “偶氮染料
10-29
面料颜色会影响工作服的价格,具体影响因素如下:特殊颜色定制:如果企业需要定制特殊的颜色,如企业专属的 Pantone 色号,由于需要专门调配染料,或者使用特殊的染色工艺,会增加生产成本,从而导致工作服价格上升。颜色数量:工作服上的颜色数量越多,制作工艺就越复杂。例如,单色的工作服印刷或染色相对简单,价格较低;
10-28
选择工作服面料颜色,核心是兼顾 “场景适配、功能需求、品牌形象” 三大维度,不同颜色在视觉效果、实用属性上差异显著,需结合岗位场景和单位需求精准匹配。1. 按 “工作场景功能” 选颜色:优先保障实用性与安全性颜色的视觉辨识度、耐脏性、吸热性直接影响工作效率与安全,这是面料颜色选择的首要原则。高油污 / 高粉尘
10-27
选择定制工作服面料的核心原则是 “场景适配 + 穿着体验 + 实用需求”,即先明确工作服的使用环境(如车间、户外、办公室),再结合舒适度、耐用性等因素匹配面料,避免盲目追求材质等级。1. 按 “工作场景” 选面料:优先满足功能性需求不同场景对工作服的防护、耐磨、透气等性能要求差异极大,这是选择面料的首要依据。车
10-26
备案号:皖ICP备17008173号-3